6月1日,乌克兰对俄罗斯发起“蛛网”行动2025配资查询网站官网,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多个空军基地发起了袭击。袭击中,俄罗斯多架战略轰炸机受损。事后,乌克兰军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此次袭击的具体情况,各国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在美国媒体上,一些专家表示,这样的事件显示了无人机对现代空军基地防护体系存在威胁,类似事件也可能发生在美军基地。
无人机袭击并非首次发生
6月1日的乌克兰针对俄罗斯境内空军基地发起的无人机袭击,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首次对俄罗斯空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的同步打击。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表示:“无人机击中了超过40架飞机,包括A-50、图-95和图-22M3,造成超过20亿美元的损失。”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此次行动筹备时间为一年六个月零九天。行动中,乌克兰秘密派出了百余架小型自杀式无人机袭击了5个俄罗斯境内的空军基地。这些无人机是从安装在半挂车上类似集装箱的装置中发射的,这些装置被伪装成小棚屋或微型房屋。在俄罗斯空军基地内,多架俄罗斯轰炸机露天停放着,这成为了此次大规模无人机袭击行动能够成功的关键机会。
乌军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无人机在执行袭击行动时录制的视频。
乌克兰并未透露操作员如何确认袭击目标并且操纵无人机进行袭击的,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些袭击中以无人机“第一视角”录制的视频。
2022年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卫星图像,可以看到在2018、2019年建造的一排加固掩体。
这并不是类似袭击事件首次发生。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俄罗斯的海外军事基地之一、叙利亚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就曾屡次遭受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事件发生后,俄罗斯为该基地建设了新的机库。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2024年,俄罗斯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曾表示“相关机场建设的计划已经制定完成,机库肯定会建造。”而自2023年年底以来,多国的卫星图像也显示,俄罗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空军基地建造新的飞机机库和掩体。不过乌克兰此次袭击行动依然获得了成功,这背后暗示着,或许乌克兰掌握了俄罗斯方面新建机库的规划情况,也或许是全球大规模无人机袭击计划正在迅速升级,俄罗斯新建机库的速度依然不够。
加固机场的争论在美重燃
此次袭击发生后,一些美国专家通过媒体文章表示,类似的袭击很有可能发生在美国本土,或是美国设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上。在这种袭击模式下,对手只需攻击露天停放的飞机就能“得手”,让大量飞机瘫痪于地面,“美国必须重新审视其空军基地的防护策略”。
尽管美国已经在多个空军基地建立了加固的机库,但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军方对此类设施的建设投资极为有限。从近年来的美国国防部预算提案中可以发现,近年来美军在规划中鲜少提及新建或加固常规机库的需求。很多美国国会议员也明确反对开展此类建设,理由是“新建加固设施的成本过于高昂”,认为应该将资金优先投入其他领域。在这样的观点影响下,美国空军显然更注重发展主动防御装备以及可分散部署的装备,而非加固、保养既有的基础设施。
路透社4月发布的卫星图像中,美军部署到迪戈加西亚(岛)基地的6架B-2轰炸机及其后方的4个机场掩体。
事实上,针对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的资源争夺以及观点之争一直存在。2024年5月,13名美国共和党国会议员曾在致美国军方的公开信中写道:“尽管防空反导系统等‘主动防御’手段是基地与部队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数量意味着美军无法部署足够系统为基地提供全面防护。为支持主动防御并强化基地防护,我们必须投资建设‘被动防御’设施。包括加固机库与地下掩体、在基地内部及跨基地的部队分散部署、冗余后勤设施以及快速跑道修复能力等。”显然,这样的担忧与俄乌冲突中不断发生的无人机袭击事件有关。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飞机露天停放的情况依然存在。4月2日路透社发布的卫星照片显示,当时美军将6架B-2隐身轰炸机部署至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的美军基地,但该岛仅有4个专用B-2机库,且并未经过加固,轰炸机驻岛期间经常被拍摄到露天停放。
哈德逊研究所列举的美军基地
今年1月,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名为:《水泥天空:加固西太平洋地区的空军基地》的报告,强调建造新型加固机库能有效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并消耗敌人更多资源。报告认为,在目前情况下,10枚导弹就能够摧毁美军在迪戈加西亚基地、美军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基地或驻日美军岩国基地等地露天停放的所有飞机以及关键的燃料储存设施。
无人机袭击带来的防御挑战
从技术角度来说,无人机袭击的技术和成本门槛正在越来越低。全球有多个系列的“开源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免费获取,而其复杂程度或许会进一步降低。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目标定位能力将进一步快速提升,无需人类实时介入的无人航空系统(UAS)必然对所有地面目标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由于UAS系统无需与人类操作员保持实时的数据链连接,因此“免疫”于电子干扰。尤其是当这些技术被用在自杀式无人机(或称“单程攻击无人机”)上时,防御难度就更大了。
但修建可以容纳战略轰炸机的大型机库群,耗资巨大,周期很长,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目前俄罗斯、美国等都在探索快速的应急办法。
在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事件后,俄罗斯强化了一些防御措施,包括修改轰炸机在卫星下的外形特征(用大量轮胎覆盖机翼表面、在地面上用油漆绘制假飞机等)等,同时也在加紧推进机库的加固和建设工程,不过由于俄罗斯面积广袤,空军基地众多,因此工程推进依然有待加速。
2024年10月,美国兰利空军基地发布信息征询书(RFI),征集建设无人机系统屏障网的相关信息。该基地现有42个开放式机棚,公告要求将屏障网设置在这些机棚周围,要求其能够拦截重量在9公斤以内、飞行高度在360米以下、飞行速度在185千米/时内的无人机,并且要求该屏障网可承受200摄氏度高温和90公斤的拉伸强度,且能快速伸缩,以便战斗机顺利进出。
美空军兰利空军基地发布的RFI中提及的遮阳式掩体,这些掩体还需要配合反无人机网。
随后不久,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西摩·约翰逊空军基地也发出了类似的RFI。
可以说,无人机威胁正日益严峻,而且难以依赖主动防御手段完全化解,加固、建设机库等被动防御措施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未来美俄等国家必须对此有所投入,才能够避免更大的损伤。
金富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