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联七十年代西宁股票配资公司,莫斯科一个高级家庭的郊外野餐合影。那个红色的暖水瓶是中国产的。
他们开着一辆经典的伏尔加嘎斯21(GAZ-21)小汽车,这款小汽车曾广泛地用于苏联中层领导(局级以上)公务用车和成功人士的家庭用车,在当时,能开嘎斯21轿车着实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标志。
嘎斯-21(GAZ-21)研制于1952年,是第一款以“伏尔加”命名的小汽车,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协助下研制生产。
在1961年,一辆伏尔加嘎斯21小汽车的定价为5500卢布,当时一个苏联工程师的月工资大约为77卢布,需要不吃不喝6年时间才能攒钱买一辆。
伏尔加嘎斯21小汽车曾被誉为“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苏联制造的皇冠”和“社会主义的高级汽车”,曾在布鲁塞尔国际工业博览会获得过最高奖。曾出口到75个国家,也曾经是中国很常见的公务车型。
嘎斯,拉达,日古丽、莫斯科人、伏尔加、尼瓦、海鸥......
到了八十年代的苏联,小汽车开始不再是权贵们的象征,而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苏联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据统计,在80年代中期,仅莫斯科市就拥有80万辆私人小汽车,相同的这个数字,我们北京市在2000年以后才实现。
那么,俄罗斯人的假日郊外野餐,都吃些什么?带些什么呢?这是在80年代末,苏联西伯利亚中心城市伊尔库茨克,一个五口之家的郊外野餐。
这一家人开一辆日古丽小汽车,远处是一栋栋的标准化住宅楼。那时候,有几种商品是一个苏联家庭必备的,例如毛毯,暖水瓶,运动服,羽绒服。俄国人的野餐通常很简单,面包,酸黄瓜,腌肥猪油,色拉,少量烧烤,各种罐头,放糖的茶饮,伏特加等等。
那个暖水瓶一看就是中国造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暖水瓶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每年生产上亿支。中国在1960年代的暖水瓶产量达到4200万只,到了1978年的产量则突破了一亿只大关。
暖水瓶是中国出口苏联的经典民用品。每个苏联家庭都要买几支,出外野餐露营更是要携带中国产的暖水瓶。
即使在中苏交恶的冷战时期,有很多中国商品,依然获得苏联人民的喜爱,以至于成为俄罗斯人的生活必需品,例如———中国产的暖水瓶。
苏联解体以后,中国造的暖水瓶依然畅销。当年中国用日用品换图-154客机和苏-27战斗机的时候,除了羽绒服和皮夹克,还有一大批暖水瓶。
当时苏联经济上面临破产,窘困的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与北京关系,以获得贷款和生活品食品的援助,为此不惜送出厚礼,把苏-27战斗机作为中苏军事合作的重头戏。
苏-27的出售条件十分优惠,甚至可以用瑞士法郎记账的易货交易,以苏-27k战斗机换取中国的日用品。这是近一百年来,俄国人少有的,没在中国人身上占到大便宜的国家交易。中国则以苏-27为基础自行研制了歼-11B,歼-16等战机,苏-27战机在中国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战斗机家族。中国对苏-27的引进和国产化系列化,甚至影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亚洲政治格局。
金富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